开云体育-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

admin 2周前 (12-15) 中超 4 0

  关注玩主会公众号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

  并转发分享文章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

  即有机会参与定期抽奖。

  玩主会读者抽奖汇总

  作为人类文明的终极死神,核战灭世的威胁至今盘桓不去。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威胁要比当下看上去的更加迫在眉睫。那个时代被称为“冷战”,而人们排遣这种焦虑的方式之一就是建造各种各样货真价实的核避难所。

所谓核战,开始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个熊样

  

  眼下的人们看到避难所三个字,恐怕很难不同时在脑海中出现哔哔小子那张滑稽的脸。不过即便我们把黑科技的成分去除,废土上的避难所与真实中的防核设施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在那个令人战栗的年代里,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的修建了一些防核设施。曾经差点与赫鲁晓夫携手将地球打入核冬天的肯尼迪总统,就曾在一封由《生活》杂志刊载的公开信中向公众宣传核避难所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不仅国家级的防核设施开始普遍出现,当时的许多富豪也联合起来修建了一些性能甚至超越军方的私人避难所。就连不少衣食无忧的工薪阶层也在自家的后院里挖起了防空洞,兜售小型家庭避难所项目的建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尽管性能堪忧,却也从来不愁生意。

  这种家庭避难所现在在美国依然有不少,只是大多数真正危险的城市居民都享受不到

  

军用避难所的典范,北美防空司令部

  世界上最著名的核避难所当属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指挥中心,地点位于美国的夏安山内(请注意,是山内,不是山上)。这项耗时15年、消耗炸药近500吨的工程在1967年正式完工。它在夏安山的深处掏出了一连串巨大的空洞,整个设施位于地下600米处,拥有十五座三层楼高的建筑,其上覆盖的几乎全是坚硬的花岗岩,足以承受多次核武器的直接打击,近距离发动的EMP攻击也无济于事。与此同时,设施的地基中还包括了1000组巨大的弹簧,保证了即便是遇到强烈的地震或是直接核打击,设施中的建筑物也不会受损。

夏安山避难所的入口之一

  

  夏安山避难所能够连接并控制美国所有重要的紧急防卫系统,一旦美国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它可以随时成为整个国家的指挥中枢。其无以伦比的坚固程度与重要性曾经作为美国政府的宣传材料,无数次的在冷战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出现。近年来的游戏与影视作品中,它也经常作为标志性的地点出场,其中《辐射:钢铁兄弟会》中夏安山避难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在《终结者》系列中,它还曾作为天网的安置地点出现。

左边这一大坨东西,是一扇门

  尽管防御能力非常强大,但夏安山避难所的生存设施却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它拥有多处连接至地下水源的管道线路,其供应能力远远超过了设施的消耗需求,所以水资源等于是无限的,可在食物与燃料储备方面,如果避难所住满了设计时规定的800人,那么这些资源则只够避难所中的人生存30天的时间(如果早早的实行配给,或许还能增加个10天左右)。可在那以后,如果与外界的物资沟通无法重新建立,夏安山避难所内大概会发生一些很可怕的事情。

夏安山内的建筑都配有这样的巨型弹簧,

来预防地震与冲击波

  

  在日历逼近21世纪时,红色巨人终于轰然垮塌,在废墟中重生的北极熊又前所未有的虚弱,夏安山避难所也仿佛没有了它所防备的对象,终于在2000年初被渐渐封存了起来。但就在2015年4月,五角大楼一份价值7亿美元的合同又一次将它启动。重启的夏安山设施将再次成为NORAD的神经中枢与前期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主要目的已经从防御全面核战,转为了预警监控与防备敌对国家与恐怖组织的大型EMP攻击。

如果需要,

这里随时可以变成美国军队的总指挥部

当然,

有些来自上个世纪的痕迹还是保留了下来

欧罗巴一号”富人们的避难所

  面对核武器带来的无差别威胁,富人们显然不大愿意将自己的宝贵性命交给简陋的公共安全系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最有钱的那些超级富豪就开始或秘密或公开的修建着私人的防核避难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不为人所知。

  时下最著名的富豪级私人避难所,当属Vivos(比那个卖手机的多了个s)公司提供的避难所服务“欧罗巴一号”。这类似于一个避难所俱乐部,或者说,一个建立在地下的高级社区,只招募那些最有钱的富豪们加盟。相对应的,其所提供的便所服务自然也远非军用或公共避难所能够比拟,具体豪华到一个什么程度,大家可参见下面的这两张图片。

这是地上附属设施的一部分

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

这是其中的一间样板卧室,这就位于地下了

  欧罗巴一号位于德国,其实也是一处冷战时代留下的遗产,曾经是一座华约集团的地下弹药储备中心。在东西德合并以后,德国本想让它继续发挥这个用途,然而德国法院却不干,因为这处避难所距离高速公路较近,而德国有法律规定禁止在距离高速公路过近的地区储备危险物品。在这种情况下,这处设施只得被转卖给了私人机构,经过几番辗转,终于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解封后的军用避难所

  

  欧罗巴一号避难所光是地下就拥有超过21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地面上还有4000平方米左右的附属设施,而在剥离了覆盖在设施外侧的那些丑陋的钢筋水泥之后,其内里的配置嫣然就是一座豪华酒店。它的公共区域包括了豪华度假村里几乎所有的标准配置,如果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你决定入住,那么还可以自行与Vivos协商,决定你的居所(一户200平米左右,你当然可以多买一点儿)如何装潢。

占地面积

  

  想要入住这样一座避难所自然要花掉不少的钱,具体价格也像是楼市一样变幻莫测,在官网上也没有具体公布。不过这里我们有三个可供参照的目标,其一是同样由Vivos公司提供的、位于美国的印第安纳避难所的价格:成人35000美元,儿童25000美元。这座避难所的设施条件没法和Vivos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差异大致相当于郊区毛坯公寓与度假胜地的豪华别墅之间的差异。另一个参照则是Vivos在2015年6月对整个避难所的一次报价:11亿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座公寓性质的私人避难所售价200万美元一套。

上面那样的,200万美元一套

  

  事实上,Vivos的欧罗巴一号不仅是一座避难所,还是一个社区。(至少按照官方的说法)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光有钱还不行,你还要有一技之长。医生、工程师、电器专家、厨师、乃至于音乐素养与军事背景都能为你的申请添砖加瓦。从这个角度来看,Vivos也成为了现实世界中最像是世界里“避难所科技”的组织了。

  VIVOS网站主页上的图片,注册会员是免费的,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可以去碰碰运气

芬兰逼平乌克兰,小组出线前景乐观

  从核避难所的修建数量来看,冷战中对抗得最积极的那些国家反而覆盖程度最为可怜,东西方阵营都是如此。就连德国这样的国家,公共避难设施也只能保护3%的人口,如果遇上全面核战,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他们同样讲德语的邻居奥地利做得更好一些,这个数字达到了30%。出人意料的是,在修建避难所方面最上心的,反而是那些在冷战中没什么动静的国家,其中芬兰的覆盖率达到了70%,瑞典达到了81%。

瑞士一所中学地下避难所的卧室

这座门是水泥的,厚度也没法和上面的夏安山军用避难所相比,不过这样的设施,在每一座居民建筑下面都有

  瑞士则最为离谱,避难所的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14%,其在冷战时期的通过的一条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为所有的居民提供避难设施。另一条在60年代通过的法律则要求所有在1978年后建造的居民建筑都必须包含一个足以在700米外抵挡1200万吨当量核弹爆炸的避难所。时至今日,仅拥有810万人口的瑞士全国共有超过300000座私人避难所和5100座公共避难所,其提供的避难席位超过了860万个,留学生与游客也能得保无虞。

  瑞士的所有避难所都有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避难所也开放成了公益性质的旅馆,或者供无家可归者暂时居住的“避难所”

  

  我国在冷战时期也修建了不少规模庞大的人防工程,不过这方面的资料大多仍然属于机密,具体资料的获得已经超出了在下的能力范围。但从现在已经解密的部分资料来看,貌似所有的城市都拥有规模不小的类似设施。其中一些也在新世纪成为了大城市地铁的雏形,比如哈尔滨的7381工程。这些工程大多是上一辈人用相对简陋的工具创造的工程奇迹,但随着城市的爆炸式发展与人口的增加,真要是谈覆盖率的话,鉴于地面上的人们都住得这么拥挤,至少我个人不敢想象在任何一座城市的地下居然会存在着足以容纳整个城市的避难所。

  

  

  因此,对于大多数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如果核战真的有一天降临,大多数城市居民们最好的选择大概就只剩下了钻地铁。事实上,莫斯科的地铁网络就具有这样的战略意义,其容量虽然不足以掩护所有的莫斯科居民,但核防护能力却堪比军用级别的避难所。可至于里面的生活究竟如何,请各位参见小说《地铁2033》。

  

  如果你不是富豪,家与地铁站点的距离又让你感觉不够自信,或者是你所居住的城市根本就没有地铁,那你不妨考虑一下自己修建一个避难所。在国外,有许多人也真的就这么干了,这些人被称为“生存主义者”。

  

  

  核战不是生存主义者们防备的唯一威胁,但一个靠谱的地下掩体却在这个特定的圈子里属于标配。它们大多直接建立在自家房屋的下面,拥有基本的能源、药品、饮水与食物储备,通常还包括民用电台和一定数量的武器。尤其是最后一样,其储备之丰富和精良通常会让邻居胆战心惊。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自建的防空洞在性能上通常都无法与公共避难所比拟,如果距离核打击地点很近,其中的避难者即便不死于冲击波造成的塌方,随后的放射性污染也能让生存变成一个大问题。可话说回来,这样的避难所终究还是有些作用,如果没有被卷入爆炸范围,那么避难人员接下来的生存几率总是还会有所提升。但是总体看来,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居民们即便想要修建自己的核避难所还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即便资金上允许,大部分居住在公寓式建筑中的城市居民恐怕也找不到能够修建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真的特别怕核战这东西,那么最好搬到乡下,或者是地铁站的边上住。

  

  我并不大相信人类文明会完全毁灭于核战,倒不是说我认为核战肯定不会发生,只是看过了那么多灾后背景的电影后,很难不对人类文明在这种灾难中的延续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可有一件事情始终不能回避,那就是在考察了我们身边目前的避难所状况以后我们肯定能够发现,一场全面的热核战争始终会造成数以十亿计的人类悲惨的死亡。而除了少数幸运的大款、政军高官以及瑞士人以外,其他所有的老百姓基本上算是完蛋了。所以,除非你此时正在地下100米的深处数钱,否则最好还是双手合十祈祷核战永远不会到来。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